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诗专栏 > 正文

阴晴两境

来源: 东南文学网 时间:2021-10-13

阴晴两境

晴天是即在的,雨天是怀旧的。

阳光普照的晴天,所有景物都因阳光而发亮,清晰,有层次,很有亲和力和相溶感。阳光照亮了目之所及的空间,空间就被拓展,就被放大,人的视觉的感光效应透视性能决定了距离越近的事物亮度就越高,越远亮度就越低,周围环境就有了向人聚拢的趋势和动态,人就能感到自己的亲在和真实,就会感到环境的稳定和可靠,人的精神意识就会得到肯定、得到确认和鼓舞,人的情绪就会处于亢奋状态,即便已经遭遇了忧怨哀愁,人也不会产生被隔离、被疏远、被冷落、被遗弃的感觉。

天一阴,云雾四合,光线变暗,环境给人的感觉就是在向里面压缩、收拢,人能够看到的空间就越来越狭小、越来越紧促,人的的心理上也会产生压抑、焦虑和失落的感觉,也就会产生抗争和突围的愿望。然而,眼前真切的环境又是那样的幽闭、沉重。人不能完成感觉器官上的功能突破,就会凭靠想象,不过此时的想象大概无不带着曾经的天晴时候的种种风物和情趣,每至于此,人就会开始怀旧。

晴天和阴天本来是惯常的天气变化,也是正常的自然现象,本无所谓好坏优劣,也无所谓贵贱尊卑,但天气往往会影响人的心境,人的心境、人的情绪的变化便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产生截然不同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

谁也记不得自己很小的时候*一次清楚地感受到的天气是阴天还是晴天,这个谁也办不到,原因就在于人的视觉、听觉是一个渐变的、逐渐成熟完善的过程。人只知道、只记住了天色要么是阴天要么是晴天,而阴天和雨天从来都是交错出现的。隆冬季节自不必说,即便在炎炎盛夏,即便天气已经是热不可支,即便人们也在盼望天阴下雨。当晴天还是一个接一个地来到的时候,人的内心仍然少有或没有排拒心理,总会自认而然地认同、接受,原因就在于晴天能让人感到自己真实可感地活在当下,阴雨天则不会。有一种普遍现象就可以做这方面很好的证明,那就是假如有连续十天半月的大晴天,人会无足奇怪的,但若是连续三五日的绵绵阴雨天,人就会烦躁,就会焦虑,除了工作、生活以及存物方面的便与不便的原因外,所引起的心理方面的波动则是十分显著的。

当人感觉到自己活在真实的当下的时候,人对当下和周围的人、事、物、景就会抱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也会表现出旺盛的生命活力和超常的创造力,并且这些活力和创造力主要表现在物质形态的直接的行为方面,比如乐于做事,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不怕铺排,不嫌繁琐,做事主动,注重细节,追求完美,会产生主动与人交往的愿望与行动。另外,生理机能也会大为改观,免疫力增强,情绪饱满,心怀愉悦,心理状态也是发散型和辐射状的,容易激动,甚至冲动,敢于挑战,敢于冒险,对成功更有信心。

当人在现实和当下无法开释自己,自己的精神、心理、物质肉体都找不到可以信赖可为依托的时候,情况就会完全颠倒过来。这种时候,人就会变得消沉,悲观,活动范围会缩小,行为力度也会减小,人的生命机能主要表现为偏重精神状态或者心理方面,行为迟缓,懒于着手具体事务,对经常做的事情总体兴趣减退,工作效率低下,身困嗜睡,生活方式趋于简单化,生活质量下降,凡事力求简单直接,嗜烟酒,做事被动,有自虐和自闭倾向,不愿交际,只想独处,思想保守,疏于行动,而耽于思考,人的整个心理环境充满了悲剧色彩,精神状态处于内缩和封闭,人的注意力和兴趣热点会从外界转向内心,喜欢在内心深处审视自己、观察别人,并力求让过去的欢愉与成功来填补当下的空虚,来平衡眼前的失落与偏颇。心理特征表现为否定和怀疑。

当然,阴雨天气中人的心境未必全是负面的,这个规律也遵循相对原理。

如果人的心境在晴天是诗性的(艺术的),那么,人的心境在阴雨天就是思辨的(哲学的)。人在晴天里的舒朗心境一般适合从事艺术创作活动,而阴雨天里的幽闭心境则更适合于富有逻辑推理的思辨活动。当然,这里也没有截然明晰的分水岭。有时候,有些人,他们的头脑在晴朗的天气里同样会奔涌出哲思,在阴雨天也会爆发出浪漫的诗情。总体而言,情况大致是如前所述那样的。

如果抛开天气的因素,如果人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克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无论天晴天阴,都应当保持一种明亮舒朗的心境,或者学会将自己虚拟在一种晴朗、美好、轻松的情致之中。如果想要让自己进入到一种深邃的思考之中,那就给自己一个空灵无扰的心理环境,要让自己的神志冷静下来;如果想要让自己拥有蓬勃而发的创作灵感,那就要让自己的神志走进阳光灿烂的日子。

舒朗豁然的心境是即在的,也就是适宜创造的;幽闭内向的心境是怀旧的,也就是适宜思考的。从这种一般意义上说,世间的每一个人,不是浅薄的哲人,也还是蹩脚的诗人吧。

2012-4-13

癫痫病遗传吗
北京癫痫病十大医院
郑州市癫痫在哪看好

优秀美文摘抄

热门栏目